佛学,道德经和易经和西方形而上学 是否有相似之处

形而上学也就是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的重要部分,涉及宇宙本体的问题。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就是根据易经这句话来把西方亚里士多德关于事物背后的本质翻译成形而上学的,《易》经本身就是关于形而上学的学问,《易》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经典,是中国古代先哲对宇宙认识的智慧结晶。《易传·系辞上》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注:“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老子是中国思想最深刻的哲学家之一,其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无中生有,一切“有”都是从“无”中产生的。汉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弼认为,“无”是事物的本体,“有”是“无”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有”不过是“无”披在身上的外壳。这就是形而上学。佛学也有这部分专门的学问,关于宇宙本体论的部分,佛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五蕴皆空”,这部分内容就是形而上学。前三者是相通,儒释道三教一以贯之。西方那套我没看过。让人心向善